<
    他一边说,一边把藏在掌心的碎银塞到二人怀中。

    城门卫挑眉看了他一眼,又看了看不远处马车的样式,大概是季默提前打过招呼,也没太为难沈江,摆摆手便示意他可以提前走了。

    但不等沈江松口气,另一位相国府的侍卫上下打扫了他一眼,掂量了一下手中的银子,自顾自地揣进怀里,嘴上却毫不客气道:“你是这家的家仆?”

    沈江点头哈腰: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“你当我瞎吗?”那人嗤笑,目光淫邪地落在沈江白皙的手腕上,“哪有家仆长着这么嫩生的手?怕不是你家夫人偷养的小白脸吧。”

    沈江笑容一僵,“这,大人这说的是哪里的话?”

    “我说得不对吗?”

    那人说着,还故意凑过来,使劲儿拍了一下他的屁股。

    沈江眉心一跳,多年混迹三教九流的伶人经历,令他面上依然挂着一副热络笑容,还惟妙惟肖地演出了三分慌张羞涩,“大人,您可别那么大声,那么多人看着呢……”

    那人便以为自己猜对了,哈哈笑了一声,神情之间颇为得意。

    沈江见他这样,反倒放下心来,知道对方只是言语调戏一下自己,并未心生怀疑。

    他若无其事地冲城门卫笑笑,回头牵上马车,慢慢走出城门。

    然而就在通过城门的那一刻,马车内突然响起了婴儿哇哇大哭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别哭,孩子,求你别哭……”

    马车里传来女人带着颤意的安慰声。

    然而已经晚了。

    那名正与城门卫闲聊的侍卫表情变了,他死死地盯着脚步顿在原地的沈江,猛地上前一步,厉声质问道:“你不是你家夫人的姘头吗,车里怎么还有孩子?”

    “给我站住!”

    第022章 第 22 章

    黄昏时分,太庙内已掌上了灯。

    海东冷着一张脸,一撩衣摆,大步迈进了门槛。

    刚进门,他就停下了脚步。

    不知出于何种心情,海东并没有立即出声,而是微蹙着眉头,望着空旷宫室内那道单薄的身影,眼神一时变幻莫测。

    黄卷青灯,烛影昏沉,郦黎头戴金冠,静静地跪在蒲团上。

    他低着头,用修长纤瘦的食指在黄卷上一笔一划写着血书。

    逆着霞光的颈项白皙瘦削,仿佛随时会被头顶沉重的冕冠压垮,少年皇帝的脸颊苍白得近乎透明,沉静的侧脸却又在朦胧袅娜的烟雾中,显出几分神定的缄默来。

    仿佛丝毫没察觉到外界的风云变幻,又像是一切尽在掌握后的云淡风轻。

    海东并未掩饰自己的脚步声。

    郦黎自然察觉到了身后来人,但却并未停下书写的手指。

    在伤口止血后,他毫不犹豫地再次咬开指尖。

    鲜血沾染唇瓣,为其增添了一丝惊心动魄的血色。

    “陛下。”海东终于开口了,“您可知天下百姓,如今都是怎么看您的?”

    郦黎头也不抬地继续写字:“朕不知,不如你与朕说道说道?”

    海东便回答道:“他们说您被上天厌弃,是无道之君,如今仙人发怒了,要惩罚景朝的百姓。”

    郦黎心中冷笑,还跟他搞起君权神授这一套来了?

    “朕也知道自己无能,”他面无表情,语气却愧疚难当,“但朕又能有什么办法呢?”

    “不,您是有办法的。”

    海东循循善诱:“严相国多年为国尽忠,呕心沥血,若您肯蝉位于他,上天定会感召到您爱民救国的宏愿,届时老百姓们也就都得救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,这……”

    郦黎像是被他大胆的话语吓了一跳,书写的动作一顿,讷讷道:“可是朕不能对不起列祖列宗……”

    海东有些烦躁地打断他:“陛下,现在不是考虑祖宗的时候!通王也反了!您让位给严相国,尚且还能保住个体面,要是做了亡国之君,那些叛军可是会帮陛下体面的!”

    郦黎沉默良久,低着头,轻声问了一句:

    “通王真反了?”

    海东硬邦邦地应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怪不得……”郦黎哑声道,“你让朕想想吧,好好想想。”

    “相国说了,还有两日,下一次早朝前,陛下可得想好了。”

    海东也没继续逼他,丢下一句威胁便离开了。

    因为现在最重要的并不是小皇帝,而是通王那边的大麻烦。

    相比起那些不成气候的叛军,凉州兵强马壮,通王又打着“勤王除奸”的旗号,率领二十万大军一路披靡而来,所到之处,郡守闻风而降,甚至还有百姓箪食壶浆迎接。

    严弥对其恨得牙痒痒,当朝宣布通王谋逆,人人得而诛之,并于昨日拨派大军至函谷关,两军交战迫在眉睫。

    ——不过这一切,大概都与太庙中的这位没什么关系了。

    海东怜悯地想。

    通王若是输了,相国便会利用这次机会登基称帝;若是通王赢了……相国要么带着陛下南下迁都,要么便一不做二不休,用陛下的性命来威胁通王退兵。

    等海东走后,阴影里转出一人。

    季默看着瞬间恢复冷静、继续书写的郦黎,不由得敬佩道:“陛下心智胆识果真非常人也。您在写讨贼书吗?”

    “不是。”

    郦黎保持着脊背挺直的标准跪姿,用一种平静到绝望的声调说:“是遗书。”